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酷兒戲劇專題研究
Seminar in Taiwanese Queer Theater 
開課學期
105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鄭芳婷 
課號
TwLit7106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9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上課教室為國青會議室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2TwLit710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臺灣戲劇表演史發展蓬勃,展現藝術、文學與社會議題之間對話的多元批判關係。所謂「酷兒」(queer),如巴特勒(Judith Butler)所論,早已超越LGBTQIA之性別討論範疇,而更延展至國族、種族、經濟階級、身體研究、數位賽伯格等其他多種領域。本課程擇選十餘種臺灣八零年代以後經典劇作及表演,佐以當代重要性別理論及社會議題,以專題方式進行深度研討。 

課程目標
藉由深度檢視臺灣酷兒戲劇經典文本、性別理論與相關社會議題,引導修課同學重思劇本文學與表演呈現的美學意涵與社會價值,從中延伸對於臺灣在地文化與歷史的認知與關懷,並增進對文化社會的美學辨析、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,無故缺席將予扣分。
2. 個人期中導讀為口頭報告,每人20分鐘。
3.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:A.口頭報告,每人15分鐘;B.書面報告,長度十頁(不含封底、摘要、圖表、參考資料),須符合MLA學術論文格式。
4.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:A.當週同學期中報告 B.課程講演 C.思想辯論與討論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紀大偉(2017),《台灣同志文學史》,台北:聯經。
羅敬堯(2003),〈那一夜,跟著妖姬與C貨一起逾越(愉悅)性別:九○年代臺灣酷兒劇場中的扮裝美學、愛滋再現與全球化中的跨文化符碼--以「紅綾金粉劇團」的三部劇作為例〉,網路期刊,《文化研究月報》,27期。
田啟元(2002) 狂睡五百年-臨界點劇象錄劇本創作集,台北市:臨界點劇象錄劇團。
朱偉誠(2008),《批判的性政治》,台北: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。
周慧玲(2009),《少年金釵男孟母》,台北:大可。
張小虹(1997),《後現代/女人: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》,台北:時報文化。
張靄珠(2005),〈臺灣酷兒劇團的全球在地化:紅綾金粉劇團的政治與美學〉,《婦研縱橫》,73期,頁1-13。
何春蕤編(2000),《性/別政治與主體形構》,台北:麥田。
汪其楣(2016),《青春悲懷》,台北:逗點。
馮翊綱、賴聲川、汪其楣等(2004)《國民文選戲劇卷》台北:玉山社,
許芃、鄭紫琳(2014)《姐夠甜那吸》未出版劇本。
王墨林(2013)《安蒂岡妮》台北:身體氣象館。
林孟寰(2016)《野良犬之家》未出版劇本。
金枝演社(2012)《大國民進行曲》DVD,台北:禾廣。
周慧玲(2010)《少年金釵男孟母》DVD,台北:大可。
讀演劇人(2014)《玫瑰色的國》未出版劇本。
簡莉穎(2016)《新社員據本書》台北:奇異果文創。
鄭芳婷(2016)〈在地劇場與渣滓美學〉《戲劇研究》第17期,頁73-108。
徐堰鈴(2015)《踏青: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》台北:女書。
于善祿(2004)〈書寫王墨林的身體觀:兼誌「身體氣象館」〉《藝術評論》第14期,頁75-102。
Liz Bondi (2007) Emotional Geographies. New York: Routledge.
Judith Butler (2003) Bodies That Matter. New York: Routledge.
Julia Kristeva (1982) Powers of Horror. New York: Columbia Univ. Press.
Jose Munoz (1999) Disidentification. Minneapolis: Univ. of Minnesota Press.
Ivy I-chu Chang (2014) “Queer Politics, Sexual Anarchism, and Nationalism: The Chinese Male Mother and the Queer Family in He Is My Wife, He Is My Mother” TDR Vol. 58, No. 1, pp. 89-107.
Jack Halberstam (2011) Queer Art of Failure. Durham: Duke Univ. Press.
Judith Butler & Athena Athanasiou (2013) Dispossession: The Performative in the Political. New York: Polity Press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課程介紹
「酷兒簡史」
「臺灣戲劇的過去、當下與未來」
議題討論:臺灣戲劇領域有哪些重要議題?
 
第2週
3/02  「性別論述」
田啟元《毛屍》(參)
Judith Butler, Critically Queer(C)
議題討論:「酷兒」概念的當代困境為何?何謂「異性戀鬱結」?
 
第3週
3/09  「賤斥理論」
林孟寰「野良犬之家」(C)
Julia Kristeva, Powers of Horror(C)
議題討論:賤斥理論如何應用於其他論述領域?
 
第4週
3/16  老師出國開會,另行補課 
第5週
3/23  「臺灣同志文學史與同志戲劇史的交會」
紀大偉《台灣同志文學史》(參)
羅敬堯〈那一夜,跟著妖姬與C貨一起逾越(愉悅)性別〉(C)(碩論第四章)
張靄珠〈台灣酷兒劇團的全球在地化:紅綾金粉劇團的政治與美學〉(C)
議題討論:臺灣同志文學史中的戲劇文本缺席?臺灣戲劇史如何建構?
 
第6週
3/30  「情感研究、鄉愁與記憶」
邱娟娟〈內灣線的故事〉《國民文選戲劇卷》(參)
Liz Bondi, Emotional Geographies(C)
Svetlana Boym, Future of Nostalgia (C)
議題討論:情感研究如何應用於臺灣劇本分析?
 
第7週
4/06  「扮裝、跨性與僭越理論」
周慧玲《少年金釵男孟母》(參)
Ivy I-chu Chang, Queer Politics, Sexual Anarchism, and Nationalism: The Chinese Male Mother and the Queer Family in He Is My Wife, He Is My Mother
議題討論:多層次扮裝的實質效果為何?如何衡量?
 
第8週
4/13  「原住民議題與在地性論述」
羊子喬 〈血祭〉(C)
Aileen Moreton-Robinson, Critical Indigenous Studies (C)
議題討論:臺灣原住民議題中的歧視與失衡?
 
第9週
4/20  「受逐理論與矛盾主體」
獨演劇人《玫瑰色的國》
Judith Butler & Athena Athanasiou, Dispossession: The Performative in the Political
議題討論:「受逐」概念如何應用於其他論述領域?臺灣主體的「受逐」為何?
 
第10週
4/27  「認同、抵認同、去認同、解認同」
眼球中央電視台(YouTube)
Jose Munoz, Disidentification (C)
議題討論:「抵認同」概念中的逆反解構因子為何?
 
第11週
5/04  「愛滋劇場與社會關懷」
汪其楣《青春悲懷》(參)
Teresa de Lauretis, Tendency(C)
議題討論:愛滋議題、社福單位與文藝團體之間如何對話?
作業:社區劇場實體觀察
 
第12週
5/11  「酷兒現象學」
徐堰鈴《踏青去》(參)
徐堰鈴《踏青: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》
Sara Ahmed, Queer Phenomenology(C)
議題討論:現象學在台灣的發展簡史?酷兒現象學的下一步為何?
 
第13週
5/18  「從屬者理論、渣滓美學與有色女性主義」
許芃《姊夠甜.那吸》(C)
鄭芳婷〈在地劇場與渣滓美學〉(C)
Saba Mahmood, Politics of Piety (C)
議題討論:進口論述如何在台灣理論建構社群中紮根發展?
 
第14週
5/25  「跨域劇場、BL耽美文化、酷兒莎士比亞」
簡莉穎《新社員》
Madhavi Menon, Shakesqueer(C)
議題討論:經典文本的酷兒閱讀如何可能?流行次文化如何與小眾文藝互動?
 
第15週
6/01  「行動藝術與肉身抗爭」
王墨林《安蒂崗妮》(C)
于善祿〈書寫王墨林的身體觀:兼誌「身體氣象館」〉(C)
議題討論:肉身抗爭的受逐性為何?臺灣前衛劇場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?
 
第16週
6/08  期末個人成果報告發表 
第17週
6/15  學期議題討論與課程內容回顧